活動剪影
相本 | 內容 |
|
高效生活資源運用與家庭管理技巧
資源大作戰!家庭管理—新住民生活資源運用與家庭溝通技巧課程
為協助新住民家庭更順利融入在地生活並提升家庭運作的效率與幸福感,本課程以「高效生活資源運用與家庭管理技巧」為主題,透過系統化課程設計,引導學員認識社區內可利用的各項生活資源,包括社會福利、醫療照護、子女教育與就業服務等,並學習家庭預算管理、時間規劃與溝通技巧等實用能力。課程同時關注親子關係與心理健康,強化新住民家庭的情緒支持與文化融合能力。
|
|
移動的家鄉-新住民家庭AR文化探險活動
為推廣地方特色及多元文化共融,苗栗縣苗南區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結合三義鄉新住民社區服務據點及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於5月3日上午帶領80位新住民家庭,參與頭份當地「四月八節慶」傳統與「共下來繞老頭擺-中山街區實境旅行」活動,透過AR實境探索頭份中山老街的歷史足跡,以百年福德祠作為啟程點,陸續走訪義民廟、平陽冰廠、宏達青草行及吳珍香玩具糖果店等幾個充滿文化記憶的站點。
活動由來自印尼、泰國及越南等新住民導覽員以原鄉語言來講解在地故事,戲劇性和親切性的故事講解,並穿插AR解謎與語音導覽,讓現場笑聲不斷,活動也安排了越氏法國麵包與平陽冰店招牌冰棒的試吃,品嚐頭份在地經典風味,進行味覺上的文化對話。
下午行程轉至自然風光優美的河背庄農園。這座農園以有機農業與生態保護為理念,種植各式季節蔬果與草本植物,並採用天然耕作方式維護土地健康。新住民親子團體在農園中體驗客家大福製作,親手揉製、填餡與包裹的過程中,不僅學習客家米食文化,也進一步理解台灣農業與土地連結的價值。
透過這趟實境旅行與農遊體驗,新住民與孩子們在歷史、人文、飲食與農業之間建立起文化的連結,從觀察原鄉與在地的相似與差異中,深化彼此理解與認同。
|
|
「新住民文化導覽培力工作坊」
「新住民文化導覽培力工作坊」
一、地點:苗南區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
二、參加人數:6人
三、活動時間:114年4月27日(星期日)9時至18時30分
三、活動執行:
為推廣地方特色及多元文化共融,並促進新住民對苗栗在地文化的認識與認同,苗栗縣苗南區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特於5月3日辦理「移動的家鄉-新住民家庭AR文化探險」活動,而為了讓參加的新住民朋友們可以更深入了解苗栗歷史人文與社區特色,中心另外開辦新住民導覽員培訓課程,期透由新住民自身多元文化背景的優勢,向同鄉解說活動地點的歷史足跡,讓參加者可以更快速瞭解苗栗,更快融入當地的民風習俗。
本研習計畫邀請聯合大學文化觀光產業學系俞龍通教授,透過系統化的培訓課程,內容包括導覽理論、技巧及實際演練等,協助新住民提升其導覽與表達技巧,並期許培育新住民成為文化推廣的重要夥伴,促進社區共融、文化傳承與國際友善環境的建立。
|
|
新住民環保再生多肉組盆「FUN 」起來
透過園藝+植物的課程推廣,引導學員體驗從植物手作的觸感及視覺美感到完成作品,心情愉悅放鬆療癒身心!
使用豐富多元回收再利用材料(例;木板、鐵罐、環保杯碗⋯),搭配各種多肉植物,學習組盆的技巧,讓平凡的環保資材華麗變身,打造屬於自己的作品。
一、希望藉此豐富來自各個國家新住民的交流活動,讓異國文化在台灣能更豐富地展現。
二、藉由活動尋找新住民、身障朋友人際互動之潛能,並引導正向適性健康生活。
三、潛移默化引導新住民、身障朋友正向思維、增進快樂幸福感。
|
|
精油療癒 身心靈の小秘訣 釋放壓力,擁抱內在平衡與和諧照顧服務方案
精油療法被廣泛應用於改善情緒、減輕焦慮、促進睡眠及改善整體身心健康。藉由精油療法的自然療癒力量,促進身心靈的放鬆與平衡,幫助參與者釋放身心積壓的壓力,找到內在的和諧與寧靜。透過專業的情緒支持和壓力釋放技巧,幫助新住民克服生活中的壓力源,並提升他們的身心健康。
|
|
「醇香之旅~~咖啡創業體驗工作坊」
為了讓有興趣於咖啡創業的新住民,在喜愛咖啡之餘,也能深入了解咖啡飲品的特色及學會專業應用,進而評估如何開創咖啡事業,苗栗縣苗南區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特於4月19日於高海拔咖啡館辦理「醇香之旅~~咖啡創業體驗工作坊」,本次工作坊特別邀請擁有世界精品咖啡SCA CSP國際感官烘培師認證之陳佳正老師,為學員提供第一線的實務分享與專業知能授課,課程涵蓋了咖啡產區、種類與風味介紹、咖啡沖煮技巧、感官訓練等,並以動手實作輔以專業指導的方式,讓學員親身體驗經營咖啡店的挑戰與樂趣。老師也分享自身創業歷程與小額之市場經營策略,讓學員不僅學習技術,更能洞悉市場趨勢與行銷方法,為未來的創業之路做好萬全準備。
|
|
其他方案-「莫愛芳的金彩人生~新住民創業成功案例分享」
為加強新住民在台生活的適應及職涯探索,苗南區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特於3月8日邀請新住民成功人士莫愛芳,分享來台後多采多姿的人生花絮及成功的就業故事。
活動一開始由苗栗縣政府原住民族及族群發展處族群發展科徐貴媚科長歡迎新住民朋友的蒞臨參加,並介紹了苗栗縣苗南區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的設置及服務項目,鼓勵大家攜家帶眷多至中心交流,互相學習成長。
在大家的歡呼聲中,莫愛芳粉墨登場,嫁來台灣二十五年的莫愛芳,來自印尼,婚後她的生活重心以家務和照顧公婆為主,夫家眾多親友的相處困擾和生活的受限,令她產生諸多的不適和困惑,直到遇到她生命貴人--東安國小黃木姻校長,黃校長鼓勵她勇於展現自己,同時培訓她擔任講師,到處述說新住民的故事,讓新住民為自己發聲,黃校長還推薦她參與公視短劇的試鏡,而初試啼聲的莫愛芳在第一部戲《娘惹滋味》即敲響金鐘,得到單元劇最佳女主角的殊榮。
不僅僅於演戲和演講,喜歡烹飪的莫愛芳,還擔任料理老師,他的料理即在移民署舉辦的「新住民多元文化美食競賽」中奪下創意組冠軍,此外,獨具印尼風味的小花餅、土鳳梨酥等,亦成功打響了網路的糕餅市場,活動中莫愛芳還分享她多重的旅行社及養魚蝦等工作角色,豐富的人生道路上,難免有許多崎嶇、困境和沮喪,然在親友的鼓勵及不斷自我激勵下,莫愛芳終一步步向前,開發出人生的不可能。
莫愛芳以自身經歷,致力於幫助其他新住民適應在台生活和文化,也讓許多新住民朋友們,成功培養出不同的職涯知能及心態,她的故事讓在場所有新住民朋友明白高手可能是任何人,只要肯努力就會有自己璀燦的就業舞台。
|
|
苗北區-越南‧台灣文化交融──傳統美食與習俗共享日
苗栗縣苗北區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
越南‧台灣文化交融──傳統美食與習俗共享日
基於兩地深厚的文化交流與友誼。越南與台灣在歷史上有著多層次的交流,無論是在經濟、教育,還是文化上都密切相關。透過這樣的活動,兩地的民眾可以藉由食物和傳統習俗的共享,加深彼此的理解和認識。
活動的目的不僅促進兩國人民的互動與友誼,讓參與者能夠品嚐到來自越南和台灣的傳統美食,並了解各自的習俗與生活方式。活動包括美食、手工藝展示、傳統舞蹈表演,讓大家身臨其境地感受彼此的文化。
|
|
苗栗縣後龍鎮新住民社區服務據點揭牌多元文化交流活動
縣府為加強服務後龍鎮新住民鄉親,訂於113年11月11日(星期一)上午9點,於苗栗縣後龍鎮埔頂社區發展協會(後龍鎮埔頂里中心路61-3號)舉行苗栗縣後龍鎮新住民社區服務據點揭牌活動,就近服務後龍地區新住民朋友。
根據民政處統計,截至113年9月底,苗栗縣結婚登記的新住民人數總計達17,694人,其中後龍鎮多達1,256人。新住民因國情、風俗、文化等差異,婚後常面臨適應困難。為增進新住民社會參與及增加社會支持網絡,本縣除爭取新住民發展基金補助設立苗南區及苗北區兩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外,並在大湖、竹南、三義及頭份爭取衛福部社家署推展社會福利補助設置4處新住民據點。為提供後龍地區新住民更便捷的服務,由埔頂社區發展協會成立第5個新住民社區服務據點,提供諮詢、指導及文化交流,協助新住民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包括性別平等、深化性別意識、醫療保健、語言學習和相關福利資源等更全面的服務,促進社區多元融合與發展。
本據點開放時間為每週二、四、日下午17:00至21:00,地點位於後龍鎮埔頂里中心路61-3號,提供後龍地區新住民福利諮詢、關懷訪視及轉介,新住民活動方案及計畫之推動等服務,希冀據點能服務更多在地及鄰近地區新住民朋友,使據點成為新住民與當地居民之間的橋樑,促進雙方的互動與融合。
縣府希望藉由各級政府、學校及民間團體,與本縣兩處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及據點建立網絡,聯繫各部門的資訊,繼續深耕新住民服務並關懷新二代,進而達到個人、學校、社區的成長,培養縣民世界觀,在既有的生活中融入新的外來文化,透過學習與交流激發更多美好的火花,我們也希望更多學校、社團及機關共同參與,為新住民事務注入更多活力。
|
|
其他支持-手機攝影、錄影與多媒體剪輯
其他支持-手機攝影、錄影與多媒體剪輯
隨著科技的進步,手機攝影與錄影已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記錄日常生活、創作藝術作品,還是用於社交媒體分享,手機的便捷性與多功能性使其成為最受歡迎的拍攝工具之一。
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是技術學習的過程,更是創意表達和個人風格展示的機會。透過手機,可以隨時捕捉靈感,並利用簡易的編輯工具,將素材轉化為富有故事性的作品。隨著這些技能的掌握,能更自信地展現新住民姊妹視角和故事,讓每一段影像都成為獨特的表達。
這種創作的自由感與自我展現的機會,激發了更多投入手機攝影與錄影的熱情,也促進了社交媒體內容的多樣性與創新。因此,掌握手機攝影、錄影與剪輯的技能,將不僅是提升個人能力的過程,更是開啟姊妹們創意世界的一扇大門。
|
|